close

 

麥田捕手.jpg

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作者/ 沙林傑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07.10.01 
(原著出版於1951年)                    
裝訂/ 平裝
訂價/ NT.190

 

一個叛逆的16歲少年,受不了成人世界的虛偽和矯情,獨自在紐約街頭晃蕩了三天兩夜,計畫著到一個遠遠的地方重新生活,為脫離人群,不惜裝成聾子,不再跟人說話「麥田捕手」的主角霍登(Holden)是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少年,抽菸、喝酒、滿口髒話,學校的課業都置之不理,師長的教誨只讓他聽了想吐。可是他有個非常浪漫的夢想,在一片廣大的麥田裡,有那麼一群孩子們在狂奔嬉戲著,而他希望當一個的守護者,當孩子們跑著跑著靠近懸崖時,拉他們一把,守護著他們讓他們遠離危險。這是「麥田捕手」的主角,一個有著茫然而苦悶靈魂的16歲少年。 


是甚麼樣的世界讓霍登如此厭惡呢?只能說他週遭的一切,都虛偽地讓他無法忍受。他所就讀學校的校長,只對有身分地位的家長表示親切,對那些看起來
的家長則虛偽訕笑;他的室友,一個懦弱骯髒幼稚卻不想承認、一個身強力壯但成天只想騙女生上床;學校的傑出校友回來演講,述說如何地不屈不饒才能得致成功的方法,但他的事業是埋屍體,而所謂的傑出只是因為捐的錢比較多;在他離開學校前,他去和歷史老師道別,但這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卻只是和他說教,並強調他的歷史被當掉是罪有因得,儘管他是真心只想去道別而已。對16歲的霍登來說,去接受甚至認同這些都太困難了,他的選擇是不妥協,獨立於師長及同儕之外而成為問題學生,儘管不被人了解、心情總是覺得沮喪,但至少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毫不讓步。

 

我不知道這樣的觀點是不是英雄化了霍登這個角色,他的行為以客觀的眼光看來,其實就是個行為偏差的學生,需要心理輔導教育幫他導入正途。但我還是認為霍登的情感是真誠的,他的念頭裡沒有一個是會傷害到他人的,如果只是想守護著內心的純真、抗拒外在的虛偽,就被判定是叛逆、需要被矯正,會不會太不公平了?我比較有興趣的是,真實的世界總有虛偽的一面,霍登的困擾也會是任何人的困擾,或多或少而已,對於這些,我們年輕如霍登時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成長後如現今又該用什麼態度來應對?

 

仔細想想,生活中的種種,隔層虛偽面紗的事情只怕不少,有趣的是似乎都被視而不見了。老板交代下屬做事,只是因為那事他不想做、同事找你討論問題,但其實他根本不懂,只是想從討論裡問出東西、我的前老闆很愛在口語中插入幾個英文單字,似乎這樣的話語就能表示某種專業?公司裡許多高官都愛打高爾夫球,但那代表的是一種興趣還是一種身分地位?那些買高級轎車、名牌包、豪宅的人會怎麼看待自己購買這些東西的行為?難道真的相信高級車鋼板厚安全係數較高這種鬼話嗎?

 

曾幾何時,我們對這些都習以為常了,我們總是世故地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當然這個世界確實就是這個樣子,但麥田捕手給我的啟示是,至少我要能明白地分辨什麼是真誠的什麼是虛偽的,而不會因為太習慣了,反而看不清楚了。

 

作者也不是沒有答案的,在霍登去找他前老師借宿的時候,老師送了他一段話:「不成熟的人希望為某種理由英勇的死去;而成熟的人,是他願意為某種理由謙卑地活著(The mark of the im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die nobly for a cause, while the mark of the 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live humbly for one.)」老師告訴他,他的墮落是可以被理解的,歷史上許多名人也都曾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但只要他能找到他感興趣、願意全心為某個目標付出心力的時候,他就能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活出高貴的人生。在那之前,他需要謙卑地活著,憤世嫉俗只會看似英勇的死去,讓人生沒了價值。我感覺這是這本書的重心,沙林傑不是只想批判這個世界而已,或許寫這本書就是他謙卑地活著的理由吧?

 

最後,本書的標題譯為麥田補手似乎並不十分貼切,霍登所描述的角色和棒球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對岸譯為「麥田上的守護者」感覺貼切多了。另,由於書中的內容都是主角的自言自語,全是口語(和一堆髒話),英文版並不難讀,或許讀起原文比較能夠感受到霍登對周遭種種虛偽的那種忿怒和無力感,也就比較不會對主角那些叛逆的行為那麼反感了?我覺得霍登不是叛逆,只是不妥協而已,就這個角度看來,他的精神還蠻另人佩服的,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